构建友好型生育文化:制度解读和政策支持国际比较学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者:马叶俊发布时间:2021-11-17浏览次数:462


   1116日,构建友好型生育文化:制度解读和政策支持国际比较学术论坛在我校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和银娱优越会入口7176111女性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本论坛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五届(2021)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到会并致辞。

   银娱优越会入口7176111副校长、校工会(妇工委)主任胡继灵教授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她指出,银娱优越会入口7176111女性问题研究中心是一个由多学科的女博士组成的学术团队,聚集了全校热心于女性问题研究的骨干教师。团队朝气蓬勃,激扬向上,展现了我校女性学者团队的整体风采。她希望,老师们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研究项目,与上海市社联,上海市妇联和上海市妇女研究会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运用专业知识扶助弱者,热心公益,为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发声,为切实推进依法保障我国妇女合法权益献计献策,为女性平等参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贡献智慧。

   与会学者围绕构建友好型生育文化这个主题,分享了不同国家的生育制度和生育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友好型生育文化构建的有效路径。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高惠蓉博士分享了她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三孩政策下的大学女青椒:“学术母亲”生育型学术中断及应对机制研究。她指出,从国际上来看,“非升即走”等高校学术业绩和职位晋升考核的方式导致各国大学女专任教师的流失率居高不下。对于育龄女性来说,长期存在的母职困局也会进一步降低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如何破解母职困局成为三孩生育政策推进的前提。她指出,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措施的落实需要基于性别视角及平等的性别秩序,不能以牺牲女性利益为代价来鼓励生育。

   与会学者指出:女性友好与生育友好的水平高低是检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但女性友好与生育友好社会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国家制度与法律保障是建立妇女友好与生育友好社会的关键。

   与会学者提出的相关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对细化我国的三孩政策的配套支持措施,尽早化解我国的低生育率危机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与会专家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公共政策越早干预生育问题其效果越好,且各国几乎都采取多部门“合作治理”手段,在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时,多种政策多管齐下,政策间相互配合与补充,创造“生育友好”的制度环境,政府、社会、企业等和家庭一起,共同承担起生育、养育、教育孩子的职责,切实解决生育主体的后顾之忧,释放生育潜能。


语言文化学院、女性问题研究中心

上合基地办公室、校工会

20211117